创建文明校园,为师生发展营造良好教育生态
东营市育才学校对照《文明校园评估标准细则》,认真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讨论,统一思想认识,明确目标任务,制定了《育才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施方案》,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,副校长为副组长,中层干部、年级主任为成员的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,设立了工作办公室,细化责任分工,完善制度机制,把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同学校其他工作有机结合,做到同部署、同安排、同落实、同检查、同考核,积极营造文明校园创建的良好氛围。
这里书声朗朗,这里歌声嘹亮,这里环境幽雅,这里桃李芬芳……建校21年的东营市育才学校同时把“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”“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”两项荣誉收入囊中,是学校致力于构建自然开放温馨的教育生态的强力回馈。
在21年的发展历程中,东营市以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为己任,坚持“育人为本、德育为先、能力为重、全面发展”的育人目标,秉承“自信自强、至诚至善”学校精神,利用“学校、家庭、社区”三大合力,共同营建了活力无限、魅力无穷的育人新生态。
学校先后获得“全国特色学校”、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”、“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”、“山东省规范化学校”、“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”、“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”、“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”、 “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”、“市级文明单位”、“全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”等多项荣誉称号,成为了远近闻名的“明星学校”。
学校部分荣誉
习惯品格:筑牢学生发展根基
基于习惯养成而彰显出的品格与德行,是一个人发展的根基。21年的时间,市育才学校打响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知名的“习惯品格”教育品牌。
“对不同群体来说,学生的心理、生理发展有不同和差异,每个阶段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。小学阶段培养重在习惯,中学塑造品格。”育才学校党委书记、校长宋建军针对学生习惯与品格的养成,既有深刻的理解,又有精准的落实。
育才学校始终坚持“同中有异、差异发展”,把践行素质教育作为一以贯之的育人方向,持续开展“双十习惯”和“五项品格”养成教育活动,让孩子们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塑造优秀品格,在优秀品格的巩固中成就良好习惯。
学校将“学习习惯”和“行为习惯”培养作为学生习惯培养的核心。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,由学校教师和专家进行不断开发与探索,分别选定了与学生十个息息相关的“学习习惯”和“行为习惯”,并且分年级进行序列化培养。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上主要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,老师在习惯培养过程中主要就是培养主动问好、讲礼貌的习惯,让小学生在一年级就扣好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;五年级学生在学习时主要培养他们自主读书的习惯,行为上主要培养守时惜时的习惯,为升入初中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校长给学生讲培养习惯的小故事
“孩子刚上一年级时,五分钟都坐不住,更不要说认真听课了。老师采用奖励小红花的办法,只要能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听讲五分钟就在脸上贴一张小红花,孩子特别听话,安安静静地坐着,认真听老师讲课,成绩渐渐上升,现在更是成了小组长,帮助老师监督其他同学的听课情况。”二年级马明轩家长告诉记者。
在校园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:学生坐姿端正、握笔正确,上下楼梯靠右行、走直线、拐直角、大摆臂……这些看起来很“小”的行为习惯养成,却会让学生们有“大”的收获。为了让“双十习惯”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,育才学校小学部制定了《美好的足迹——好习惯养成记录手册》,把习惯的培养与监督评价有机结合起来,以此促进学生好习惯养成。
学校还为此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,学生每获得12枚“育才好习惯章”,就可领取“育才好习惯奖状”一张;每获得8张“育才好习惯奖状”,可以领取“育才好习惯t恤”一件……这些在大人眼里看似微小的评价办法与奖励机制,却成为孩子们勇夺奖“章”的动力。在获得纪念奖品的孩子脸上,写满了自信与坚毅。
每当上学期间,育才学校7:32准时响起国歌声,校园内外就会出现神奇的一幕,所有师生停止一切活动,甚至很多家长、路人也都跟随着,自觉肃立,面向国旗,跟唱国歌,随着国旗冉冉升起,大家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油然而生。育才学校在全市中小学第一个实现了师生看到升旗自觉肃立、唱国歌,这仅仅只是五项品格“责任”教育的一个缩影。
日常升国旗仪式
“龙悦湖”二十公里远足是初中部全体师生的“规定动作”,只带着咸菜、馒头和矿泉水,徒步行走,高喊“没有比脚更长的路”“挑战自我,突破极限”“积跬步,至千里,扬青春,磨意志”口号,激情四射。有的学生即使脚掌磨出了水泡,大腿出现抽筋,也不愿意离开队伍,不愿意放弃,咬牙坚持,尽自己最大努力走完全程。虽然每名学生红扑扑的脸蛋上都写满了倦意,但眼睛里却闪烁着自信坚毅的光芒和战胜困难的自豪感。远足活动不仅能够树立学生自信,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,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,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彰显了育才学校“五项”品格教育的成果。
二十公里远足活动
在无人监考的考场上,学生坚守诚信,秩序井然,展现了育才学子的良好风貌,这是因为在育才学校的全体师生看来,诚信比成绩更重要。在日常课余时间,学生们自主组建的“学习圈”里,你问我答、讨论辩论的场景经常“上演”,学习小组成员们在彼此的学业提升里品尝勤奋的硕果,在榜样的感召下提升思辩能力。学会感恩已经融入到学生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,他们除了会在母亲节、父亲节、教师节等特殊节日里向父母、师长表达感恩,更是把这些行为与言语淋漓尽致地发挥在日常中。
“孩子长大了,知道疼人了,学校的老师们教得好。”家长们欣慰的话里,是对孩子的褒奖,也是对学校教育的满意。
团队建设:学校焕发活力的源泉
教师的不断成长,是学校焕发教育教学改革活力的重要一极。
“一所好学校不只是有一个好校长,更在于全校教师有着共同的人格特征:对事业的执着,对生活意义的探寻,对职业价值的追求。这是育才学校教师成长的源动力,是他们不断进步、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。”宋建军校长如是说。
作为育人主力军的老师们,在育人这个主战场上,把以人育人、以情育人作为师德力量集中彰显的“法宝”,做学生们的知心人、引路人。构建“三有”课堂、读书撰写反思、外出学习培训、师德标兵评选等措施的实施,强化了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意识;评选出的十佳育人楷模、优秀教师、优秀班主任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优秀团队,以实际行动成为倡树学高为师、身正为范的典型。
育才学校的老师们就是怀着对每一个家庭的尊重、对每一个生命的敬畏,以无条件之爱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。这种带着真情的爱,是对学生和教师主体性的认可和能动性的激发,是以情感为始发点的教育力量的汇聚。
东营市最美教师崔静老师始终坚持“以学定教,先学后教”,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、用心培养每一个学生。十九年来,她坚持做走“心”的教育,由于经常奔波于两个教学楼之间,备课、批改作业到深夜,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。但这也阻止不了崔静老师的从教之路,仍坚持在一线上课。接手九年级成绩最差、班风最乱的班,师生一起制定班规、班训、班歌和班级誓词,实行小组管理和多元评价;早去晚归,盯勤盯细,与学生交流谈心。经一个学期的努力,一跃成为班风正、学风浓、质量高的优胜班级,中考成绩优异。
东营市教书育人楷模石其刚老师从教十八年来,燃烧自己的青春,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,在重视学生智育,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,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。比如鼓励学生绘制了自己的班徽、班旗,并谱写了自己的班歌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举行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,如校运动会、越野赛、辩论赛、汉字书写大赛、班级合唱比赛,读书节、艺术节以及校外的各种春游和社会实践活动,增强班级凝聚力,提高学生的素质。受到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喜爱。
还有马邦勇、侯培勇、宋晓蕾等老师,利用放学时间,与家长组建“学习圈”,义务辅导学生作业,让学生和家长们受益良多。老教师边宗英、翟福东、孙慧博、王海青、马建国、李江鸿等,克服身体疾病,坚守教学一线,早来晚走,为年轻教师们做出了榜样。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,市育才学校的教师们,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永葆青春的格言。
对教师队伍进行规范管理是育才学校发展的又一亮点。育才学校着力实施“强师兴校”战略,加强教研课改,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教改核心,激发教师成长动力,为打造名师和成就名师助力加油。依托东营名师工作室,发挥教学能手、学科带头人等省市名师的传帮带作用,成立积极心理学、阅读、传统文化和“三有”课堂等教师成长共同体,实现教师组团式发展。实施“青蓝”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,通过教师沙龙、入职培训、过关课等立体式、大容量的培训,实现对三年内新入职教师的规范引领、方法引领和专业引领。
优秀的教师团队代表--九年级团队
对教育的热爱、对事业的执著、对生活意义的探寻、对职业价值的追求,这是育才学校教师成长的源动力,也是他们不断进步、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。
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教师的不断成长,是学校焕发教育教学改革活力的源泉。全校先后涌现出齐鲁名师1名,省级教学能手5人,东营市特级教师、学科带头人、教学能手52人,市级以上优秀教师、优秀班主任16人,市级青年骨干教师29人。
特色活动: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广阔舞台
晨光熹微,运动场上就出现王强、张杰等老师和学生训练的身影;太阳落山,操场、游泳馆、健身房还灯火通明,这又是栾飞、秦传文、吕燕杰、吕国新等教师在带领游泳队、足球队、健美操和九年级的体育特长生们在紧张训练。盛夏的跑道留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,冬天的雪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,起早贪黑、披星戴月,冬练三九、夏练三伏,是育才体育老师的真实写照。
2019秋季运动会
为了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,学校贯彻实施体育专项化改革,大力实施阳光体育,继续抓好大课间和课外活动的质量,保证学生在校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。先后组织秋季田径运动会、体育达标测试、足球比赛等大型体育活动。学校的王牌体育运动—游泳再创佳绩。截至目前,学校游泳队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140枚金牌、174枚银牌、213枚铜牌;培养出了国家健将运动员1人、国家一级运动员32人、国家二级运动员78人,10名运动员被选拔到省游泳运动队。学校先后荣获“全国100所国家级体育(游泳)传统项目学校”“全国先进游泳池馆”“山东省游泳项目后备人才基地”等荣誉称号。
东城中小学足球联盟比赛在我校举行
其实,这只是市育才学校特色课程实施的一个缩影。市育才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,在落实音体美国家课程的基础上,在四、六年级进行体育专项化改革,开展选课走班教学,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,从足球、篮球、健美操、跳绳等7门项目中选择学习,形成自己的体育特长。依托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,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,邀请戏曲、书法、器乐教师等到校授课。落实“体育、艺术2 1项目”要求,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包括游泳在内的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,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体育素养。此外,学校还重新梳理构建了校本课程体系,分别在周一实施《德育班会》课程,周二及周四实施校本及社团课程。
活动要有特色就必须融入学校文化。为此学校每月评选“好习惯班集体”、“卫生免检班级”、“路队规范中队”、“早读午练垂范班”,组织开展了板报、卫生、秩序、早读午诵、物品摆放评比等系列活动,使学生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;创新了仪式教育,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创新了入队仪式、小升初入学仪式、升旗仪式、十岁成长礼、开学典礼、毕业典礼等,增强学生的仪式感;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,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到东营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“魅力东营与传统文化”系列公益活动活动、黄河口文化馆等研学旅行10余次,参与近4000人次;利用清明、端午、春节等传统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27次,参与学生12000多人次。
市育才学校通过特色活动和特色课程的开展,逐渐凝结为一种学校文化,成为学校的“人格气质”,对学生和老师人格的塑造产生重要的作用。
家校合育:育人新生态建设的重要支撑
市育才学校还将家长作为一种重要力量吸收进入学校教育管理系统,参与学校管理,实现家校深度合作。
家委会是引导家长深度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要平台。通过逐级选举,在学校、年级、班级三个层面成立了家委会,明确各级家委会职责和任务,并引导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。每逢重大决策,重要仪式都邀请家委会代表参加,并积极吸纳意见和建议;家长进校办公实现常态化,每天都有家长走进校园进行听课、协助管理学生、组织活动等,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细致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。
家长学校是丰富家庭教育知识的平台,通过专题报告、家长会等途径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学、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,引导家长树立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,提高教育学生的能力。家长讲坛则是家庭教育经验共享的平台,通过优秀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心得和体会,让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和鼓舞群体家庭教育气氛的形成;通过聘请有特长的家长到学校进行校本课程的授课,实现家校资源的有效整合,也丰富了差异教育的内涵。
家长学校活动
为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,市育才学校还创新“互联网 ”家校ag旗舰厅官方网站的联系方式。各年级或班级建立了微信群、qq群、公众号等家校联系的立体途径,保证了家校信息的畅通。比如小学部的网络家长学校,通过线上家长培训家长的主体模式,整合吸引社会有效资源,每晚举行接力读书活动,每周三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困惑进行集体研讨,每周六进行优秀家长线上主题讲座、分享育儿经验,不定期邀请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做专题讲座或者答疑活动,引领家长成长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同时,学校还改进传统的家访形式。比如以马邦勇、王鹏老师发起的“沙龙式快乐家访”,采取多位教师、多位学生集体家访的形式,直面解决问题,提高了家访的实效。
“育人”有抓手,“成人”有成效。在多方力量、多种手段的联合发力下,在切中学生成长特点与成长需要的基础上,市育才学校育人之道不仅“得道”而且充满活力,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焕然一新。
二十一载风雨创业路,今朝硕果满园香。先进的办学理念、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、现代化的设备设施、优雅的育人环境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习惯好、品格高、兴趣广、自信强的阳光学子,他们从育才启航,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天地!
“学校应该成为一个自然、丰富、开放、包容、温馨、有序、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,应成为生命的绿洲,让学生拥有一片绿色的森林,让学生们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,让他们感受到绿意、清新的自然空气,经典、高品位的文化空气,舒展、自律向上的精神空气。育才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建设这样的教育生态,这也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职责与使命。”校长宋建军这样坦言自己的办学愿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