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如今,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中运用很广泛。生活中,经常会看到人们拿着手机在“刷短视频”。“无视频不社交”,是人们对短视频在社交媒体运用频率带有夸张的一种表述。
短视频观看起来方便快捷。只要手头有一部能上网的手机,随时随地都可以浏览。短视频简短、制作起来耗费时间少,内容生活气息浓厚,观看起来方便,制作短视频也不需要太高的技艺,大量网民加入到了制作短视频的队伍中。
短视频具有极强的娱乐性。很多网民观看短视频是出于休闲、娱乐的目的,很多参与制作短视频的网民也是出于这样的心态。当然,也有不少网民制作短视频是想吸引流量,引起更多人的注意。
为了让短视频更有趣、搞笑,让网民喜欢观看,有些短视频制作者使用一些所谓的技巧,运用谐音汉字制作出一些“热梗”。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,短视频中用“修勾”替代“小狗”,“集美”替代“姐妹”,“秃然”替代“突然”等。有些短视频制作者还自造成语、词语,出现了怪字、错字的情况。有些短视频博主为了躲避平台审核,故意把一些字词用其他词语、符号代替,像把“金钱”写成“j钱”、“买东西”写成“m东西”等。
短视频中的这些错字、怪字,有些是制作者出于搞笑的目的,刻意为之。短视频制作者或许是想运用这样的形式制作出新鲜、搞笑的话语,起到幽默恢谐、轻松愉快的效果,如同电视小品中的“梗”那样,让人开心一笑。有些视频制作发布比较仓促,制作者来不及细细检查。
不论是出于哪种原因,短视频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出现错字、怪字都是不应该的。语言文字在长期使用过程形成了规范,短视频是使用广泛的媒介载体,应该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,传播规范的语言范式。即使是想制造出恢谐、风趣的效果,也应该在语言规范的基础上让受众发出会心的一笑。幽默恢谐凝结了人类的智慧,是一种高级的语言活动,想逗人一笑,应使用规范的使用语言文字,这是媒介传播的基本底线。
如果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,为了制造所谓“梗”,或者为了吸引人气,有意无意地玩文字游戏,在媒介上散布错字、怪字,那就在社会上起到了错误的导向作用,使得部分人分不清哪种文字才是规范的,对规范的语言文字是种伤害。短视频是一种流传较广的媒介,对语言文字的传播有较为重要的作用,更应该为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起到示范效应。对短视频中出现的错字、怪字,相关平台应予以审核制止。最重要的是,短视频制作者在发布短视频时,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。(扈美荣)
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投稿信箱:2339875351@qq.com
ag真人国际官网的技术支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