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|
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但弥补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方案,同时还重新带动了全民骑行潮流,可以说是好处还是多多的。但是各种故意破坏、野蛮对待共享单车的“坏”消息接踵而至、密集呈现,在这一新生事物的美好前景上涂上片片阴影。不管是政府部门、共享单车企业、城市居民都要主动作为,及早出台管理办法,规范管理,让共享单车走得更远。(中国文明网)
关于共享单车问题的批评报道,近来可谓铺天盖地,除开车辆丢失、损坏,矛头多指向骑行者乱停乱放、到处为城市“添堵”的不文明行为。似乎,骑行者生来就是不文明、没素质。但实话说,骑行者除开少数人素质养成不够,绝大多数人,谁愿意乱停乱放车辆、背个不文明的“黑锅”?当在批评不文明现象时,是否更当问一下城市管理工作如何?
古语讲:“子不教父之过。”实际上,共享单车就是城市里诞生的一个“孩子”,既生之,就要教之、养之,只生不养,只生不教,它就不会健康成长。一些城市共享单车数量和种类猛增,由此却滋生了大街上乱停乱放的问题,给城市添了“堵”,表面上的确在共享单车过多,骑行者太随意,甚至是“任性”,但仔细想一想,除收取车辆“押金”外,其他管理服务工作是否跟上了?
由共享单车想到前些年很多城市发展起来的公共自行车,因为有科学的管理,所以,始终受到市民的爱戴。共享单车,实际就是公共自行车的一次“升级”,市民骑行要比公共自行车更方便了,但配套管理也更需要跟上。无疑,停车位是第一位的,但这个问题各地必须解决,否则,辆不乱停乱放就难免。其次,是市民和骑行者的素质教育要跟上,令人人必须爱护车辆、按规定骑行停放。
当然,城市之拥堵,寸土寸金,发展共享单车,本身就带着矛盾,必须综合衡量,周全考虑。欣喜的是,各地已认识到共享单车给城市秩序带来的混乱问题,很多城市都在着手研究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和办法,如深圳已经制定共享单车规范管理文件,有望成为国内首个专门针对共享单车管理的规范样本,为避免儿童骑行,交管等部门还制定了《关于规范未成年人共享单车使用行为的联合声明》,交警部门将共享单车纳入重点车辆监管平台,并接入共享单车企业后台用户数据。
无规矩不成方圆。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作为,进行规范管理,才是解决好共享单车问题的根本办法。在此不得不提的是,各地在对共享单车问题喋喋不休,但在杭州、太原市,共享单车使用却很正常,基本不存在不文明的现象,因为这两个城市公共自行车规模化、程序化的运营,已经在市民中形成了一个文明良好的习惯,所以,文明使用共享单车,一开始就形成了自觉。
事实说明,管理出文明。城市发展共享单车也是一项系统工程,不能简单“赶时髦”,必须深入调查研究,综合城市人口、地理、交通等情况,科学规划停车位,合理确定车辆规模,加强车辆使用服务管理,这样才可能方便而不乱。
善管理,共享单车才不会为城市“添堵”,期盼各地能够做好共享单车管理这篇文章,当然,无论骑行者,还是其他市民,都当自觉服从城市管理,共创城市文明。(鲁晋)
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