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|
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、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,是打通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服务群众、管理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综合载体。东营市注重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,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方式,综合运用“讲、评、帮、乐、庆”五种手段,学习实践科学理论、宣传宣讲党的政策、培育践行主流价值、丰富活跃文化生活、持续深入移风易俗,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,助力乡村振兴。
一、培育文明实践新力量。群众有难有人帮,建设覆盖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。市、县(区)、乡镇(街道)普遍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,相关职责部门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。引导城乡志愿服务资源优势互补、结对共建,提升农村志愿服务规范化水平。东营区实施“同心圆”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,先期发动城区100支成熟志愿服务组织与100支村级志愿服务组织结对帮扶399户贫困户。广泛建立农村志愿服务组织,广饶县村村组建村民互助会,小事不出村、有困大家帮,实现服务零距离。李鹊镇黄东村设立“一元餐厅”,63名志愿者轮流值班,年满70周岁的老人每天只需一元钱,就能吃上可口的午餐。
二、推进实践阵地新融通。群众受教育有阵地,完善群众身边的教育阵地。依托村(社区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,统筹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设施、阵地,打通理论宣讲、文化服务、教育服务、科技服务、法律服务、卫生服务、体育服务等阵地,打造固定的实践场所。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公共文化场馆等资源,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。广饶县依托历史博物馆、《共产党宣言》纪念馆等建设了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。垦利区建成科技馆、文化馆、黄河口烈士陵园等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16个。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,制定了《东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指导标准》。目前,全市5个县区均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建成乡镇(街道)分中心38个、村(社区)实践站1049个。
三、打造文明实践新模式。群众需求是导向,倾力打造供需精准对接的文明实践平台。一是推进项目化。市级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192个。广饶县推出了理论政策、文明风尚、文化传承、科学技能等文明实践活动100多项。垦利区公布了“铸灵魂·记乡愁”“传理论·种思想”等重点志愿服务项目25个。二是运转流程化。探索实行“你点我供”模式,群众点单、组织认单、政府买单“三单运行”。“群众点单”,即组织群众提交需求信息,以志愿服务项目的形式在平台公开发布。“组织认单”,即组织有资质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承接和实施。“政府买单”,即在对项目实施效果考核评估的基础上,对圆满完成的进行奖补。截至目前,先后实施志愿服务项目7批1061个,累计服务群众150万人次。三是监管开放化。落实严管措施,完善团队把关、志愿服务总会审核、社会监督和内部举报四重监督机制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管理平台(志愿服务网),实现了活动公开、永久公示、无条件浏览。对8家出现活动填报不实、不讲诚信的团队分别给予批评教育、黄牌警告、封停账号处理,对涉及弄虚作假的28名志愿者记录诚信污点,列入重点观察名单。
四、搭建文明实践新载体。群众参与是保障,策划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载体。一是融到活动中。把“讲”融入到道德典型“评”、志愿服务“帮”、文化活动“乐”、重大节日“庆”之中,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,都用“讲”来突出主题。广饶县利用广场舞前的半小时开展宣讲,效果明显。二是送到身边来。依托农村数字文化广场,让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在手机上听到党的声音。策划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志愿服务赶大集活动,倡导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厚养薄葬的理念,引导群众自觉摈弃恶俗陋习、行文明婚丧新风尚。三是讲到心里去。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,做好传承、创新文章,增强教育效果。广饶县大王镇依托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首译本、全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和团支部等独特的红色文化元素,用红色文化引领文明实践、培育时代新人。大王西村利用“枣木杠子乱弹”这种文化形式,编演《共产党宣言》《我说核心价值观》等曲目,将大道理唱到群众心里去。
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