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崔雷鸣,男,1989年3月出生,河口区孤岛镇社区工作者。2013年冬,仙河镇汽车站一位衣衫褴褛、瘦骨嶙峋的流浪老人引起了大家注意,崔雷鸣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安置老人的请求。他把非亲非故的老人接到了家里精心照顾,这一照顾就是整整十年,直到2023年老人胰腺癌去世。他用真情关爱为流浪老人晚年带去温暖与欢笑,用爱延续超越血缘的亲情。曾先后荣获“山东好人”、“山东省优秀网格员”等荣誉称号。
“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”
“我不记得自己多大岁数,也不记得老家在哪儿,这里就是我的家…”说这话的时候,温暖的阳光洒在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,他眼神里透着满足与踏实。这位看起来年近六旬的老人,姓黄,他就是崔雷鸣“捡回家的爷爷”。
2013年,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,仙河镇汽车站门口聚集了一群人。人群中间,一位衣衫褴褛,瘦骨嶙峋的老人蹲在地上,他瘦弱的身体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,两只黢黑皴裂的手捧着工作人员给他端来的热水,萧瑟的身影和孤苦无助的神态真的是让人心疼。大家耐心地询问着老人的情况,可老人又冷又饿、谈吐模糊,实在无法回答自己的信息。
缘分恰在一线间!此时,来汽车站送人的崔雷鸣目睹了这一幕,而他本来就曾有过帮助流浪者的经历,分外的感同身受和天生的“热心肠”,使他毫不犹豫地径直走向老人,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老人身上,转身向政府工作人员提出帮助安置老人的请求。经层层申报核实,崔雷鸣的请求被批准了!
就这样,老人跟他回了家。一进家门,原本在路上拘谨不安的老人突然开口说话了:“这真暖和啊!” 看着老人弱不禁风的样子,雷鸣鼻子一酸,那一刻他决定,一定要帮老人到底,不让他再受苦。把老人安顿好后,他就开始考虑如何帮老人找到自己的家。随后,在政府和身边热心人的帮助下,雷鸣开始在河口区各个村镇为老人张贴寻亲广告,转眼一个月过去,仍没有任何关于老人家人的消息,每番询问,老人总是重复地念叨:“我不记得老家在哪,我没有家……”听到这话,雷鸣心里更不是滋味,他心里默默地想:如果实在不能帮老人找到家,这儿,就是他的家!
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,就此结下了不解的情缘。
“这里就是我的家”
时光荏苒,转眼间,老人在这个家已经居住了两年。在这里,老人有舒适的床铺,一日三餐与家人同吃,雷鸣亲自给他理发、修剪指甲,老人眼睛不好,雷鸣就带着他看病……渐渐地,老人从初来时的惴惴不安变得自在适应,老人胖了,眉头也舒展开了,他还会在家里人忙碌的时候主动拿起扫把扫扫地,也会在家人回家晚时露出担心的神色,他们越来越像一家人。
天有不测风云,老人精神时好时差,2015年夏天,老人把防冻液错当糖水误食,幸亏雷鸣发现及时,立刻把老人送到医院抢救。好在没有生命危险,雷鸣这才舒了一口气。相处两年,他们虽本不是亲人,却也胜似亲人了,如果这次老人发生意外,雷鸣不敢想象自己该有多愧疚和自责!夏季天气炎热,老人住院期间身上起了很多水泡,怕老人感染,雷鸣日夜陪护,每天细心地给他擦拭身体,洗脚清洁,护士见了和老人说:“您这孙子真孝顺!”老人不说话,只是憨憨的笑,他的皱纹更深了,可皱纹里溢出来的却是满满的感动与心安……出院的时候,老人扶着雷鸣的肩膀说:“走,咱回家!”“咱回家”,这句话是那样亲切,那样牵动人心,也许那时,不善言谈的老人内心更加确信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已经帮他找到了“家”。
这件事过后,雷鸣对老人的照顾更加细致入微,一场意外,无意间拉进了他们心灵的距离。后来再有人问起老人的家在哪儿,他总会说:“我不记得老家在哪,这就是我的家!”
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!
人家说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,但崔雷鸣对自己这“捡来的爷爷”,却是巴心巴力地将他陪伴和照料到了终老。2022年5月,老人被查出患有胰腺癌,崔雷鸣昼夜陪护,在时间、金钱、精力上更加加倍的付出,直到老人离世。
经常有人问崔雷鸣,他是怎么做到这么多年对一位陌生的流浪老人这样爱护有加的,他只微微一笑。崔雷鸣的父亲年轻时是一名教师,小时候就常常教育他为人要有大爱,父亲的教诲根植在他的心中,现在雷鸣自己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,他希望将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,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心存大爱,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真诚地伸出双手。
何为“家”?何为“亲人”?家,对一位流浪老人来说可能就是居暖食饱,老有所依吧;亲人,于崔雷鸣而言,可能就是即使毫无血缘关系却真心相待,照顾入微吧……世间温暖,莫过于此。
生活总是千疮百孔,可总有善良的人在咬着牙缝缝补补。正是无数像崔雷鸣这样的人,他们本身也并不宽裕、很平凡,就像是深夜里微弱的星光,可正是这点点星光汇聚,才让平淡的生活和生命中燃起温暖,照亮我们继续前行的路!
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投稿信箱:2339875351@qq.com
ag真人国际官网的技术支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