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从2010年10月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开始,东营市东营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张惠在公益的道路上已经行走了12个年头。从助学、助老、助残到急救培训、遗体器官捐献,再到临终关怀……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一直坚持做好事。就像张惠的网名“小善大爱”一样,他用爱心书写人生,用行动谱写大爱。
图为张惠参加志愿活动
热心助残,做孤寡老人的“好儿子”
2010年10月17日,对于张惠来说是难忘的一天,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的日子。
在敬老院,他和志愿者们一起给老人包饺子,打扫卫生,陪老人聊天,当看到孤寡老人发自内心的微笑,张惠的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,切身感受到“予人玫瑰、手有余香”的真谛。后来,张惠在敬老院帮扶了6位老人,陪老人们过节过年,带着他们看病,无微不至地陪床照料。他说:“老人们都拿我当亲儿子,知道我爱吃饺子,经常包了饺子叫我吃。”
2011年,张惠开始接触助残活动,期间他认识了广饶县的残疾小伙王振文。2013年,王振文因内脏感染,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,张惠得知消息后,迅速发起募捐,先后筹集善款近10万元,将王振文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。身残志坚的王振文在2017年顺利通过了重庆残疾人乒乓球队的考核,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。在2021年举办的全国残运会上,王振文获得了两金一银的好成绩。这些年来,张惠和王振文及其家人早已像亲人一样,他们的微信群名叫“幸福一家人”。
爱心助学,做贫困学生的“张爸爸”
虽然张惠参与的公益活动是从助老起步的,但助学却占据了张惠日常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。2011年,张惠成立了东营市第一个助学部。
万事开头难。因为缺乏资源和知名度,张惠不得不四处求人,希望能找到一些可以接受资助的贫困学生。随着助学团队知名度的不断提升,上门求助的人多了起来,他们资助对象的范围从东营三区两县慢慢延伸到临沂、潍坊等地。截至目前,张惠带领的团队已经资助了千余名学生。
“助学不像助老、助残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,而是要靠长年累月的付出才能看到孩子们的变化,个头、成绩、人品等方面,越来越向上向善,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。”这些年来,每逢大小节日,张惠总能收到不计其数的问候。很多孩子成人后,人生重大的每一步,如考研、入职、买房,甚至情感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张惠,让他帮着拿主意。张惠多年来的无私付出,换来的是彼此间的真心相待,亲如一家的无限信任。
孝心回馈,做公益服务的坚守者
“公益事业既费心又耗时,还可能会耽误个人生活,是什么力量让你坚持了这么多年?”面对记者的提问,张惠说道:“我给你讲讲我的童年吧。”
张惠的村里有一位孤寡老人,在一次机缘巧合下,童年时代的张惠与老人相识。他看老人很孤单,便在每天放学后陪伴老人。老人无儿无女,便将他当做自己的孩子,用仅有的5元生活费给他买玩具和零食,用捡废品攒的钱买课外书。张惠的父母也将老人当做亲人一般,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,过年过节都与老人在一起。小学四年级时,老人搬到了镇上的敬老院。后来张惠考到了与敬老院对门的镇中学上学,老人让他每天中午到敬老院吃饭。三年间,张惠每天都能吃到老人为他留的热饭热菜。张惠暗下决心,一定要为老人养老送终。然而天不遂人愿,就在张惠毕业前夕,老人去世了。没有为老人花过一分钱,成为张惠终生遗憾。受之于情,感之于恩,“我要把老人对我的养育之恩回馈给更多的人。”
一句誓言,让张惠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步履坚定,风雨无阻。十年如一日的坚持,让张惠收获了许多认可,他先后被授予“东营市优秀共产党员”“东营市道德模范”“山东省道德模范”“山东省最美志愿者”“山东好人”“全国五好家庭”等荣誉。在张惠的带动下,妻子和女儿也加入了志愿服务活动中,一家人先后资助了8个孩子,女儿也在上中学时被评为了“东营市十佳美德少年”。
“虽然我决定不了人生的长度,但是可以决定人生的宽度。”张惠活得通透,活得精彩,“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思想升华的过程,我会在公益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!”
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投稿信箱:swmb@dy.shandong.cn
ag真人国际官网的技术支持: